以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飛速發(fā)展,成為當今世界各行業(yè)變革的驅動力。
使得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發(fā)生了重大變化,教育必須思考如何培養(yǎng)面向未來的人才。
當今,“未來學校”的概念在全球各個國家應運而生。“未來學?!币耘囵B(yǎng)新式人才為目標,以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手段為支撐,通過開展個性化的學習與教學活動,培養(yǎng)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發(fā)展的人才。
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于2013年正式啟動中國未來學校創(chuàng)新計劃,成立了未來學校實驗室,以科學研究為基礎,以培養(yǎng)創(chuàng)新人才為根本,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學校教育的結構性變革,推動空間、課程與技術的融合創(chuàng)新,為學校的整體創(chuàng)新提供理論引領和實踐指導。
除了中國,其他國家和地區(qū)或早或晚也開始了“未來學?!钡挠媱潱黄鹑タ纯窗蓗
1
美國——費城未來學校
美國于2006年由費城學區(qū)和微軟共同創(chuàng)建了世界上第一所以“未來學?!泵膶W校,即費城未來學校(School of the Future)和微軟公司共建,政府負擔經費,微軟提供學校設計理念。由費城學區(qū)在這所學校里,沒有紙筆和課本,學生借助網絡和移動終端設備,隨時隨地開展學習,允許每位學生有不同的學習進度。
該校以教為主的班級授課制,慢慢過渡到新型空間PBL支持下的以探究、協作為主要活動的項目式學習。
2
新加坡——“智慧國 2015”
2006年,新加坡信息通訊發(fā)展管理局與新加坡教育部聯合發(fā)起了為期十年的“智慧國2015”項目(Intelligent Nation 2015)。其中包括“新加坡未來學習”計劃(FUTURESCHOOLS@SINGAPORE)
該計劃旨在鼓勵學校充分利用高科技信息通訊技術手段,擴大學校教學和學習的內涵和外延,為學生提供優(yōu)質高效的學習體驗。提升學習成效,以應對未來社會的挑戰(zhàn)。
3
歐盟——“未來教室實驗室”
歐洲學校聯盟于2012年1月在布魯塞爾成立了“未來教室實驗室”創(chuàng)新項目。
該項目是為了支持教與學的方式變革,呈現可以如何重新組織傳統的教室和其它學習空間。其主要功能包括:為歐盟30個國家教育部長的信息技術決策者提供決策依據。
4
日本——“超級高中”計劃
為了培養(yǎng)面向未來的國際型高科技人才,2014年日本在“教育信息化愿景”的推動下開展了“超級高中”建設計劃。
該計劃通過打造有效的云技術教育信息化平臺來促進超級高中的發(fā)展,進而帶動日本基礎教育改革。
5
德國——“MINT友好學校”
2008年5月,德國在“MINT創(chuàng)造未來”聯盟框架下設立了“MINT友好學?!钡哪甓葘W校評選項目。
該項目旨在通過評選活動和標桿學校的榜樣效應鼓勵學校促進數學、信息、科學和技術專業(yè)的教育教學,培養(yǎng)學生對于這些專業(yè)領域知識和職業(yè)前景的興趣,提升教學質量,在學校中營造促進MINT學習的良好氛圍,并加強學校之間以及學校與企業(yè)、科研機構之間有關MINT教育的合作。
6
俄羅斯——“未來項目”
2006年,俄羅斯以實現中小學教育現代化為目標,啟動了“未來項目”。該項目實施的目的是改變中小學校機制,而非具體某一所和某一部分學校。
項目的主要特點是:立足現實的學校環(huán)境和現有的師資條件,通過改變教育環(huán)境, 更新教育內容、教學組織形式及管理形式,保證每個學生具有個性化的學習路徑。從而使中學畢業(yè)生具備思考和理解的能力,確定行為目標的能力,社會行動的能力,開展交往和溝通的能力,以及能夠理解別人并闡述個人思想的能力。
7
芬蘭——“FINNABLE2020” 項目
芬蘭(2011年12月)“FINNABLE2020” 項目,該項目由芬蘭科技部、地方政府和相關基金會和企業(yè)組織資助設立。
該項目旨在促進能夠打破傳統時間、地點和人員限制的創(chuàng)新性學習生態(tài)系統,在芬蘭國內及國際范圍內推動更具合作性的、基于ICT技術的21世紀新學習環(huán)境的研究和創(chuàng)設工作。
8
法國——“教育數字化計劃”
2013年6月,法國參議院通過了《重建共和國基礎教育規(guī)劃法》,啟動了新一輪教育改革。
在“面向未來的學?!敝?,明確闡述了法國面向互聯網和新媒體時代的教育改革遠景,即“大力推廣數字化教學”。法國的Ecole 42學習沒有課本、沒有宿舍,沒有教室,卻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學習培養(yǎng)出很多優(yōu)秀的軟件工程師。
9
瑞典——Vittra Telefonplan學校
瑞典——Vittra Telefonplan學校被譽為一所“沒有教室的學?!保挥谌鸬涞乃沟赂鐮柲?,這所非常現代的學校由Rosan Boschin設計。學校把傳統的教室變成各種開放式空間。希望以此來鼓勵孩子們的協作和互動能力。
整個大的環(huán)境都是敞開的,學生可以自由移動并且使用里面的組件。這所獨特的學校充滿了五顏六色的家具、學習區(qū)、和工作試驗區(qū)。甚至還有一個小型電影院用于演示。
并且每個學生都有配備一臺筆記本電腦。整個環(huán)境看起來有點像是一個現代化的圖書館或者游樂體驗區(qū)。Vittra Telefonplan學校促進創(chuàng)造力和包容創(chuàng)新的教學方法或許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鑒。
10
美國——AltSchool學校
2013年,AltSchool橫空出世。是一家把教育改革、互聯網大數據和科技結合在一起的個性化教學微型實驗學校。它被譽為美國理念最先進的小學。創(chuàng)始人馬克斯·溫蒂拉是谷歌前高管,他大膽宣稱:個性化學習將讓所有孩子充分發(fā)揮潛能,因材施教的模式將讓孩子學得更快掌握得更好。他要把硅谷的先進模式引進教育,運用大數據和算法,把這樣的學習方式變成可能,走向教育的未來。一時間,這種“硅谷+“教育模式成為了美國教育創(chuàng)新的象征。得到了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、PayPal創(chuàng)始人Peter Thiel、喬布斯妻子等人的投資。
美國——AltSchool學校依賴信息技術的深度參與,利用大數據技術快速響應教室的教學需求,為每個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案。
11
中國——未來學校創(chuàng)新計劃
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于2013年正式啟動中國未來學校創(chuàng)新計劃,成立了未來學校實驗室。該計劃得到了各地中小學校的熱烈響應和廣泛支持,四百多所學校組建了覆蓋全國的“中國未來學校聯盟”。
2016年9月,教育部正式出臺《中國學生發(fā)展核心素養(yǎng)》。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,能夠適應終身發(fā)展和社會發(fā)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。研究學生發(fā)展核心素養(yǎng)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,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(fā)展趨勢、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。
學校具有鮮明的時代性,每個時代的學校都帶有那個時代的特征。新的時代必然會塑造出新的學校形態(tài),學習空間、學習方式、課程體系、組織管理等都會發(fā)生新的變化。盡管如此,但教育的本質并不會因信息技術的介入而發(fā)生改變,教育傳承文化、創(chuàng)新知識和培養(yǎng)人才的本質不會變,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也不會變。